随着“双减”政策的不断推进,中小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得以减轻,但也有部分家长有新的担忧——课外补习班减少了,孩子“零起点”入小学,低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和考试,真的能跟上学校的教学节奏吗?
眼看暑假即将来临,不少家长仍然希望小学前孩子能赶紧学拼音、学写字,做思维训练……那么,孩子真的需要提前学吗?如果不把孩子送去培训,又该如何给学龄前的孩子做好暑期安排呢?

提前学,超前学,不如顺应儿童年龄特点学
幼儿园大班儿童的个性已初具雏形,思维水平较小班、中班儿童有所提高,这是一个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、充满求知欲的年龄段,确实是学习和探索世界的阶段。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学什么、如何学,却很有讲究。
从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,学龄前儿童的思维能力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,他们喜欢直观、有趣、形象的学习内容。机械地训练写字、盲目地追求过难的数学题很可能无法起到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,甚至还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。同时,即将上小学的儿童抽象的逻辑思维已初步萌芽,他们在认识事物方面,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外形特征等,还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。所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,不妨通过数字类游戏、下棋、走迷宫、玩魔方等,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。在适当的时候学适当的内容,不仅孩子喜欢,而且事半功倍。
近年来,有不少教育者和家长都在关注这样一个话题:不少年轻人在小时候紧赶慢赶,学习成绩一直很不错,但是一考上大学,立刻进入了“度假状态”,对未来人生缺少规划甚至感到迷茫。反思基础教育阶段经历不难发现,过早对孩子进行功利性教育、超前教育,是造成学生迷失自我的缘由之一。此外,过早地投入高强度的知识学习,或许可以让孩子获得一时的好成绩,却让他们失去了感受外部世界的机会,失去和父母相伴、和小伙伴玩耍打闹的快乐,也失去在生活中不断试错,寻找自我的机会。
其实学术界早有研究证明:孩子越早接触超前学习,大脑的边缘系统和脑皮质越容易受到消极的影响,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的磨损和消耗也就越大。要知道,花有重开日,人无再少年。过早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,即便懂了更多的规矩,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,却失去了未来的多种可能。